<dd id="saiiy"></dd>
  1. <s id="saiiy"></s>

    1. <s id="saiiy"></s>
      1. <span id="saiiy"><blockquote id="saiiy"></blockquote></span>

        城市供熱規劃規范

        發(fā)布時(shí)間:2025-05-25 15:03:16   來(lái)源:黨團工作    點(diǎn)擊:   
        字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

         城市供熱規劃規范

          (征求意見(jiàn)稿)

          GBXX-2011

         2011

         目

         錄

          1 總則 .............................................................................................................................................. 1 2 術(shù)語(yǔ) .............................................................................................................................................. 2 3 城市供熱規劃編制基本要求 ....................................................................................................... 4 3.1 一般規定 ............................................................................................................................ 4 3.2 編制內容 ............................................................................................................................ 5 4 城市熱負荷 ................................................................................................................................... 8 4.1 城市熱負荷分類(lèi) ................................................................................................................ 8 4.2 熱負荷預測 ........................................................................................................................ 8 4.3 規劃熱指標 ...................................................................................................................... 10 5 供熱方式 ..................................................................................................................................... 11 5.1 供熱能源分類(lèi) .................................................................................................................. 11 5.2 供熱方式分類(lèi) .................................................................................................................. 11 5.3 供熱方式確定方法 .......................................................................................................... 11 5.4 選擇供熱方式的一般原則 .............................................................................................. 12 5.5 供熱分區的劃分 .............................................................................................................. 13 6 供熱熱源 ..................................................................................................................................... 14 6.1 熱源種類(lèi) ........................................................................................................................... 14 6.2 熱源規模確定原則 .......................................................................................................... 14 6.3 熱源布局 .......................................................................................................................... 15 6.4 熱源規劃設計的一般要求 .............................................................................................. 15 7 熱網(wǎng)及其附屬設施 ..................................................................................................................... 17 7.1 熱網(wǎng)介質(zhì)和參數選取原則 .............................................................................................. 17 7.2 熱網(wǎng)布置原則 .................................................................................................................. 18 7.3 熱網(wǎng)計算 .......................................................................................................................... 19 7.4 熱力站 .............................................................................................................................. 19 7.5 中繼泵站 .......................................................................................................................... 20 附錄 A 城市供熱規劃編制材料收集要求 ................................................................................... 21 附錄 B 供熱設施占地指標 ........................................................................................................... 23 本規范用詞說(shuō)明 ............................................................................................................................. 25 條文說(shuō)明......................................................................................................................................... 26

         1 總則

          1.0.1為了規范城市供熱規劃編制工作,貫徹執行國家城市規劃、能源、環(huán)境保護、土地等相關(guān)法規和政策,提高城市供熱規劃的科學(xué)性以及規劃編制和管理的水平,確保編制質(zhì)量,制定本規范。

         1.0.2 本規范適用于城市規劃中供熱規劃的編制。規劃建設區的城市總體規劃階段和城市詳細規劃階段的供熱規劃。

         1.0.3 城市供熱規劃應依據城市性質(zhì)和規模、國民經(jīng)濟和社會(huì )發(fā)展 目標 、環(huán)境保護要求、地區資源分布和能源結構等 條件 ,按照統籌規劃和可持續發(fā)展的方針,因地制宜地編制。

         1.0.4 城市供熱規劃的主要內容應包括:預測城市熱負荷, 確定供熱能源種類(lèi)、 供熱方式、供熱分區、熱源規模,合理布局熱源、熱網(wǎng)系統 及配套 設施。

         1.0.5 城市供熱規劃除應符合本規范外,尚應符合國家現行的有關(guān)強制性標準的規定。

         2 術(shù)語(yǔ)

          2.0.1 城市熱負荷 urban heating load 城市供熱系統的熱用戶(hù)(或用熱設備)在計算條件下單位時(shí)間內所需的最大供熱量。包括供暖、通風(fēng)、空調、生產(chǎn)工藝和熱水供應熱負荷等種類(lèi)。

         2.0.2 熱負荷指標 heating load index

         在采暖室外計算溫度條件下,為保持各房間室內計算溫度,單位建筑面積在單位時(shí)間內消耗的需由供熱設施供給的熱量或單位產(chǎn)品的耗熱定額。

         2.0.3 最大熱負荷利用小時(shí)數 number of working hours based on maxiumum load 在一定時(shí)間(供暖期或年)內總耗熱量按規劃熱負荷折算的工作小時(shí)數。在數值上等于總耗熱量與規劃熱負荷之比。

         2.0.4 供熱熱源 heat source of heat-supply system 將天然的或人造的能源形態(tài)轉化為符合供熱要求的熱能裝置,包括鍋爐房、熱電廠(chǎng)、熱泵系統、分布式能源系統(含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等。

         2.0.5 一級熱網(wǎng) primary heat-supply network 由熱源向熱力站輸送和分配供熱介質(zhì)的管線(xiàn)系統。

         2.0.6 熱力站 heating substation 熱網(wǎng)中用來(lái)轉換供熱介質(zhì)種類(lèi),改變供熱介質(zhì)參數,分配、

         控制及計量供給熱用戶(hù)熱量的設施。

         2.0.7 中繼泵站 booster pump station 熱水熱網(wǎng)中設置中繼泵的設施,中繼泵指熱水管網(wǎng)中根據水力工況要求為提高供熱介質(zhì)壓力而設置的水泵。

         2.0.8 供熱方式 style of heat-supply system 采用不同能源種類(lèi)、不同熱源規模來(lái)滿(mǎn)足用戶(hù)熱需求的各種供熱形式。

         2.0.9 熱化系數 share of cogenerated heat in maximum heating load 熱電聯(lián)產(chǎn)的最大供熱能力占供熱區域最大熱負荷的份額。

          3 城市供熱規劃編制基本要求

         3.1 一般規定

         3.1.1 編制城市供熱規劃應遵循的原則 3.1.1.1 應符合城市規劃的總體要求; 3.1.1.2 應符合城市環(huán)境保護規劃、相關(guān)環(huán)境整治措施及節能減排的要求; 3.1.1.3 應符合城市能源發(fā)展規劃的總體要求; 3.1.1.4 城市供熱規劃應充分重視城市供熱系統的安全可靠性,統籌分析熱源規模、數量和分布,管網(wǎng)布局,供熱能源種類(lèi)、輸送與存儲等多種因素。

         3.1.1.5 城市供熱規劃應從城市全局出發(fā),充分體現社會(huì )、經(jīng)濟、環(huán)境、節能等綜合效益。

         3.1.1.6 城市供熱 規劃 的 編制階段應與城市總體規劃、詳細規劃相銜接。

         城市供熱規劃 編制階段和 期限的劃分,應與城市規劃相一致; 3.1.1.7 城市供熱規劃應近、遠期相結合,正確處理近期建設和遠期發(fā)展的關(guān)系; 3.1.2 在總體規劃階段,城市供熱規劃應依據城市發(fā)展規模預測供熱設施的規模;在詳細規劃階段,城市供熱規劃應依據規劃區內的主要技術(shù)經(jīng)濟指標預測供熱設施的規模。

         3.1.3 城市供熱規劃應與道路交通規劃、河道規劃、綠化系統規劃以及城市供水、排水、供電、燃氣、信息等市政公用工程規劃相協(xié)調,統籌安排,妥善處理相互間影響和矛盾; 3.1.4 城市供熱規劃應加強各相關(guān)部門(mén)之間的協(xié)作,廣泛征求意見(jiàn),科學(xué)決策。

         1 3.2.1.1 在 城市總體規劃綱要階段,編制 城市 供熱 規劃需調研、收集以下資料:城市水文、地質(zhì)、氣象、自然地理資料和城市地形圖 ;城市 總體規劃 研究成果,包括城市空間布局、土地利用規劃圖、規劃人口分布等,以及和城市發(fā)展相關(guān)的能源規劃研究與環(huán)保規劃研究 等 ;城市熱源、熱網(wǎng)資料,包括:

         地區 熱源能力 、熱源現狀供應能力、熱源位置及用地,熱網(wǎng)主干線(xiàn)分布、管徑,熱源、熱網(wǎng)運行參數、設計參數; 城市 相關(guān)供熱 部門(mén)制訂的城市供熱 行業(yè) 發(fā)展 資料;城市 供熱 負荷資料 、供熱負荷構成、全年耗熱量資料;地方建筑節能標準和現狀建筑節能改造實(shí)施計劃等。

         。

         3. 2 編制內容

         3.2.2.4 編寫(xiě)綱要要點(diǎn)和設施布局示意圖 3.22.13 3 城市 總體規劃階段的 城市 供熱規劃內容 應 包括 :

        ?。? 1 )

         分析供熱 系統 現狀、特點(diǎn)和存在問(wèn)題。

        ?。? 2)

        ?。? 3.2.3.1 依據城市總體規劃 確定 中 的城市發(fā)展規模,預測城市熱負荷和年供熱量。

        ?。? 3 )2 3.2.3.2 依據城市總體規劃、 環(huán)境保護 規劃、能源規劃綱要 綱要 ,確定 城市 供熱能源種類(lèi),熱源發(fā)展原則、供熱方式和供熱分區。

        ?。? 4)

        ?。? 3.2.3.3 依據城市總體規劃的用地功能布局,熱負荷分布,確定重點(diǎn)規劃區域內 集中供熱分區內、 的供熱方式、 供熱分區、集中供熱分區的 供熱 熱源規模和布局。包括種類(lèi)、個(gè)數、容量和布局。

        ?。? 5)

        ?。? 3.2.3.4 依據 集中供熱分區的 供熱熱源規模、布局以及集中供熱分區內 供 熱負荷分布,確定城市熱網(wǎng)主干線(xiàn)布局 。

        ?。? 6)

        ?。? 3.2.3.5 依據城市近期發(fā)展要求、環(huán)境治理要求以及供熱系統改造要求,確定近期建設重點(diǎn)項目。

         3.2.3.6 編寫(xiě)說(shuō)明、繪制熱源布局和熱網(wǎng)布局規劃圖 3.22.24 4 詳細 規劃階段的城市供熱規劃內容應 包括 :

         城市詳細規劃階段的供熱規劃內容

        ?。? 1 )

         分析詳細規劃區 及周邊供熱 設施 現狀、特點(diǎn)以及存在問(wèn)題。

        ?。? 2 )1 3.2.4.1 依據詳細規劃方案提出的 技術(shù)經(jīng)濟 建設 指標,計算熱負荷和年供熱量。

        ?。? 3)

        ?。? 3.2.4.2 依據城市總體規劃中的供熱規劃, 階段的供熱規劃 確定規劃區的供熱方式。

        ?。? 4)

        ?。? 3.2.4.3 依據詳細規劃的用地布局,落實(shí)供熱熱源規模、位置及 用地 。

        ?。? 5)

        ?。? 3.2.4.4 依據 供 熱負荷分布,確定 規劃區內 區域 熱網(wǎng)布局、 管徑,熱力 站位置及用地。

         4 熱負荷

         4.1 熱負荷分類(lèi)

         4.1.1 按熱負荷性質(zhì)宜分為下列三類(lèi):建筑采暖(制冷)熱負荷、生活熱水熱負荷、工藝用蒸汽熱負荷; 4.1.2 建筑采暖熱負荷按照建筑分類(lèi),宜符合表 4.1.2 規定。

         表 4.1.2

          城市建筑熱負荷分類(lèi)

         大類(lèi) 小類(lèi) 1.居住建筑 普通住宅 別墅 2.公共建筑 行政辦公樓(包括科研設計)

         商場(chǎng) 賓館、飯店 中、小學(xué)、托幼園所 大專(zhuān)院校 醫院 圖書(shū)館、影劇院 體育場(chǎng)館 3.工業(yè)建筑 一、二、三類(lèi)工業(yè)標準廠(chǎng)房 4.倉儲建筑 倉庫 5.基礎設施 市政、交通場(chǎng)站設施等 6.其它建筑 上述建筑以外的其它建筑

         4.2 熱負荷預測

         4.2.1 內容要求階段劃分 4.2.1.1 城市總體規劃(含綱要)階段的城市供熱規劃,規劃熱負荷預測內容宜包括:

        ?。? 1 )全市及重點(diǎn) 規劃區內的 市區(或市中心區)

         規劃熱負荷

        ?。?)全市及重點(diǎn)規劃區內的市區(或市中心區)規劃年供熱量 (3)重點(diǎn)規劃區內各分區民用建筑采暖、工業(yè)建筑采暖、生活熱水、工藝用蒸汽等各分項的規劃熱負荷及年供熱量。

        ?。?)不同性質(zhì)熱負荷的分布 4.2.1.2 城市詳細規劃階段的城市供熱規劃,規劃熱負荷預測內容宜包括: (1 1 )詳細規劃區內各類(lèi)建筑的采暖(制冷)熱負荷、不同壓力等級的工藝用蒸汽負荷。

        ?。? 2 )不同性質(zhì)熱負荷的分布 4.2.2 熱負荷預測方法 4.2.2.1 采暖熱負荷預測通常采用指標法 城市總體規劃階段的城市供熱規劃,采用采暖綜合熱指標預測采暖熱負荷。城市詳細規劃階段的城市供熱規劃,采用分類(lèi)建筑采暖熱指標預測建筑采暖熱負荷。

         4.2.2.2 工業(yè)各類(lèi)工藝熱負荷采用相關(guān)分析法和指標法 城市總體規劃階段的城市供熱規劃,采用相關(guān)分析法。城市詳細規劃階段城市的供熱規劃,采用指標法。

         4.2.3 繪制熱負荷延續時(shí)間曲線(xiàn) 當熱網(wǎng)由多個(gè)熱源供熱,對各熱源的負荷分配進(jìn)行技術(shù)經(jīng)濟

         分析時(shí),宜繪制熱負荷延續時(shí)間曲線(xiàn),以計算各熱源的全年供熱量及用于基本熱源和尖峰熱源承擔供熱負荷的配置容量分析。

         4.3 規劃熱指標

         1 4.3.1 規劃熱指標主要包括建筑采暖綜合熱指標、建筑采暖熱指標、生活熱水指標、工業(yè)熱負荷指標、制冷用熱負荷指標。

         5 供熱方式

         5.1 供熱能源分類(lèi)

         5.1.1 城市供熱能源主要包括煤炭、天然氣、電力、油品、地熱、淺層地溫(含深層和淺層地熱)、太陽(yáng)能、核能、生物質(zhì)能等。其中煤炭、天然氣、核能和電力是主力能源。

         5.2 供熱方式分類(lèi)

         5.2.1供熱方式從熱源規模上可分為集中供熱方式和分散供熱方式;從能源種類(lèi)上可分為清潔能源供熱方式和非清潔能源供熱方式。

         5.3 供熱方式確定方法

         5.3.1城市供熱規劃綱要階段和城市總體規劃階段的城市供熱規劃,應符合當地環(huán)境保護目標,以地區能源資源條件、能源結構要求以及投資等為約束條件,以各種供熱方式的技術(shù)經(jīng)濟性和節能效益為基本依據,并統籌供熱系統的安全性和社會(huì )效益,按照成本最小化、效益最大化的原則進(jìn)行優(yōu)化選擇,最終確定供熱能源結構和合理的供熱方式。

         5.3.2 城市詳細規劃階段的城市供熱規劃,應根據上位規劃,確定并落實(shí)詳細規劃區內的供熱方式;上位規劃中只有總體原則而無(wú)明確的供熱方式的,應經(jīng)過(guò)多方案比較進(jìn)行選擇。

         5.4 選擇供熱方式的一般原則 選擇的一般原則

         5.4.1 以煤炭為主要 供熱 能源的城市, 城市 供熱方 式應采取集中供熱方式。

        ?。?)在本地區具備電廠(chǎng)建設條件,且有電力需求或多余電力能對外輸出的條件下,宜首選以燃煤熱電廠(chǎng)系統為主的集中供熱方式要熱源的城市熱力供熱系統,或燃煤熱電廠(chǎng)系統與燃煤集中鍋爐房結合的集中供熱方式。

        ?。?)當多余電力無(wú)法對外輸出時(shí),可選擇燃煤集中鍋爐房為主的集中供熱方式。

        ?。?)有條件的地區,燃煤集中鍋爐房供熱方式應逐步向燃煤熱電廠(chǎng)系統供熱方式或清潔能源供熱采暖方式過(guò)渡。

         發(fā)展燃煤熱電廠(chǎng),應符合國家熱電聯(lián)產(chǎn)相關(guān)政策,特別是在環(huán)保治理措施上,應該嚴于國家或地方制定的排放標準,并進(jìn)行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

         5.4.2 在大氣環(huán)境質(zhì)量要求嚴格,并且天然氣 供應有保證的地區和城市, 供熱方式 宜 宜 采取 分散 的天然氣鍋爐房、 中型熱電冷聯(lián)產(chǎn)系統、 分布式能源系統或直燃機系統 。

         5.4.3 對 限制 大型天然氣熱電廠(chǎng)供熱系統進(jìn)行總量控制。不鼓勵發(fā)展獨立的天然氣集中鍋爐房供熱系統。

         5.4.4 在水電和風(fēng)電資源豐富的地區和城市,可鼓勵發(fā)展以電為能源的供熱方式。

         5.4.5 有條件的地區,宜應發(fā)展固有安全的低溫核供熱系統。

         5.4.6 在可再生能源資源充足的條件下, 應鼓勵發(fā)展 能源利用新技術(shù) 以及 以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新型供熱方式。

         。,

         5.4.7 太陽(yáng)能條件較好地區,應首選太陽(yáng)能熱水器解決生活熱水問(wèn)題,并適度加大發(fā)展太陽(yáng)能采暖的數量和規模。

         5.4.8 在歷史文化保護區或一些特殊地區,宜采用電供熱為主、油品、液化石油氣和太陽(yáng)能供熱為輔的供熱體系。

         5.5 供熱分區的劃分

         5.5.1 總體規劃階段的 城市 供熱規劃,依據確定的供熱方式 和熱負荷分布 劃分供熱分區。

         5.5.2 詳細規劃階段的 城市 供熱規劃,依據熱源規模、不同的供熱方案,對集中供熱分區或分散供熱分區進(jìn)行細化,確定每種熱源的供熱范圍。

         6 供熱熱源

         1 6.1 熱源種類(lèi)

         6.1.1 供熱熱源從規模上分為集中熱源和分散熱源。集中熱源主要有燃煤熱電廠(chǎng)、燃氣熱電廠(chǎng)、燃煤集中鍋爐房、燃氣集中鍋爐房、工業(yè)余熱、低溫核供熱、垃圾焚燒;分散熱源主要有分散燃煤鍋爐房、分散燃氣鍋爐房、戶(hù)內式燃氣采暖系統、熱泵系統、直燃機系統、分布式能源系統、地熱、太陽(yáng)能等可再生能源供熱系統等。

         6.2 熱源規模確定原則

         6.2.1城市供熱規劃綱要階段和城市總體規劃階段的城市供熱規劃,應結合供熱方式、供熱分區及其熱負荷,綜合能源輸送和存儲條件以及供熱系統安全性等因素,合理安排城市大型集中供熱熱源的規模、數量、位置以及供熱范圍,并提出設施用地的控制要求。

         6.2.2 城市詳細規劃階段的城市供熱規劃,應根據上位規劃落實(shí)熱源,或經(jīng)過(guò)技術(shù)經(jīng)濟論證分析,選擇供熱方式,確定供熱熱源的規模、數量、位置分布以及熱源供熱范圍,并提出設施用地的控制要求。

         6.3 熱源布局

         6.3.1熱源布局應結合城市規劃用地布局和城市供熱技術(shù)要求統籌確定。

         6.4 熱源規劃設計 的一般要求 選址的一般原則

         6.4.1 燃煤熱電廠(chǎng)及大型燃氣熱電廠(chǎng)規劃設計的要求:

        ?。?)熱電廠(chǎng)的建設應遵循“以熱定電”的原則,合理選取熱化系數,熱化系數應小于 1。

        ?。?)燃煤熱電廠(chǎng)廠(chǎng)址應有良好的交通運輸條件,便于燃料和灰渣的運輸。大型燃氣熱電廠(chǎng)廠(chǎng)址應具有接入高壓天然氣管道的條件。

        ?。?)廠(chǎng)址應滿(mǎn)足工程建設的工程地質(zhì)條件和水文地質(zhì)條件。避開(kāi)機場(chǎng)、斷裂帶、環(huán)境敏感區,不受洪水、潮水或內澇的威脅,廠(chǎng)址標高應滿(mǎn)足防洪要求。受條件限制、必須建在受到威脅區域時(shí),應有可靠的防洪、排澇措施。

        ?。?)應節約用地,充分利用非可耕地和劣地,不占或少占基本農田。

        ?。?)熱電廠(chǎng)宜位于居住區和主要環(huán)境保護區的全年最小頻率風(fēng)向的上風(fēng)側。

        ?。?)應有可靠的供水水源及污水排放條件。

        ?。?)便于熱網(wǎng)出線(xiàn)和電力上網(wǎng)。

        ?。?)宜具有發(fā)展或擴建的可能性。

         6.4.2 燃煤集中鍋爐房規劃設計的要求:

        ?。?)燃煤集中鍋爐房周邊應有良好的交通道路條件,便于燃料和灰渣的運輸。

        ?。?)便于熱網(wǎng)出線(xiàn)。

        ?。?)應減少煙塵及有害氣體對居民區和環(huán)境敏感區的影響。鍋爐房宜位于居住區和環(huán)境敏感區的采暖季最大頻率風(fēng)向的下風(fēng)側。

        ?。?)地質(zhì)條件良好。廠(chǎng)址標高應滿(mǎn)足防洪要求,并應有可靠的防洪排澇措施。

         6.4.3 燃氣集中鍋爐房規劃設計的要求:

        ?。?)便于熱網(wǎng)出線(xiàn)。

        ?。?)便于天然氣管道接入。

        ?。?)位于負荷端或負荷中心。

        ?。?)地質(zhì)條件良好。廠(chǎng)址標高應滿(mǎn)足防洪要求,并應有可靠的防洪排澇措施。

         6.4.4 低溫核供熱廠(chǎng)廠(chǎng)址的選擇應符合國家相關(guān)規定,廠(chǎng)址周?chē)粦写笮鸵兹家妆纳a(chǎn)與存儲設施、集中的居民點(diǎn)、學(xué)校、醫院、療養院和機場(chǎng)等。

         6.4.5 清潔能源分散供熱設施應結合用地規劃、建筑平面布局、近期建設進(jìn)度等因素確定位置,不宜與居住建筑合建。

          7 熱網(wǎng)及其附屬設施

         7.1 熱網(wǎng) 介質(zhì) 和參數 選取原則 熱網(wǎng)種類(lèi)

         7.1.1 熱源供熱范圍內只有民用建筑采暖熱負荷時(shí),應采用熱水作為供熱介質(zhì)。

         7.1.2 熱源供熱范圍內生產(chǎn)工藝熱負荷要求必須采用蒸汽,且為主要負荷時(shí),應采用蒸汽作為供熱介質(zhì)。

         7.1.3 熱源供熱范圍內既有民用建筑采暖熱負荷,又存在生產(chǎn)工藝熱負荷,且生產(chǎn)工藝熱負荷要求必須采用蒸汽時(shí),可采用蒸汽和熱水作為供熱介質(zhì)。

         7.1.4 熱源為熱電廠(chǎng)或集中鍋爐房時(shí),一級熱網(wǎng)供水溫度可取110℃-150℃,回水溫度不高于 70℃。

         7.1.5蒸汽管網(wǎng)的熱源供氣溫度和壓力應以滿(mǎn)足沿途用戶(hù)的生產(chǎn)工藝用汽要求確定。

         7.1.6 多熱源聯(lián)網(wǎng)運行的城市熱網(wǎng)的熱源供回水溫度應一致。

         城市供熱規劃所涉及的熱網(wǎng)包括城市熱網(wǎng)和區域熱網(wǎng)。熱網(wǎng)布局應在城市總體規劃指導下,考慮分期建設,遠近結合,進(jìn)行多種方案的技術(shù)經(jīng)濟比較,力求達 到技術(shù)先進(jìn)、經(jīng)濟合理、安全可靠。主干線(xiàn)盡量先經(jīng)過(guò)熱負荷集中的區域。

         7.2 熱網(wǎng) 布置原則 的規劃內容

         7.2.1 應綜合熱負荷分布、熱源位置、道路條件等多種因素,經(jīng)技術(shù)經(jīng)濟比較后確定熱網(wǎng)布局。

         7.2.2 城市熱網(wǎng)的布置型式有枝狀和環(huán)狀二種方式。蒸汽管網(wǎng)應采用枝狀管網(wǎng)布置方式;供熱面積大于 1000 萬(wàn)平方米的熱水供熱系統采用多熱源供熱時(shí),各熱源熱網(wǎng)干線(xiàn)應連通,在技術(shù)經(jīng)濟合理時(shí),熱網(wǎng)干線(xiàn)宜連接成環(huán)狀管網(wǎng)。

         7.2.3 熱網(wǎng)應結合城市近、遠期建設的需要,主干線(xiàn)應主要沿城市現狀道路或規劃道路布置,并應位于熱負荷比較集中的區域。

         7.2.4 熱網(wǎng)應采用地下敷設方式,工業(yè)園區的蒸汽管網(wǎng)在環(huán)境景觀(guān)、安全條件允許時(shí)可采用地上架空敷設方式。

         7.2.5 一級熱網(wǎng)與熱用戶(hù)宜采用間接連接方式。

         7.2.1 城市供熱規劃綱要階段和城市總體規劃階段的供熱,應確定供熱介質(zhì)、供熱參數和熱網(wǎng)布置原則。城市總體規劃階段的供熱規劃還應結合城市熱源分布,進(jìn)行熱網(wǎng)主干線(xiàn)、支干線(xiàn)布局,以及主干線(xiàn)管徑的計算,并考慮多熱源聯(lián)網(wǎng)運行的可能性 。

         2 7.2.2 城市詳細規劃階段的供熱規劃,應確定 供熱介質(zhì)、供熱參數并 結合規劃區的熱源分布,進(jìn)行規劃區內熱網(wǎng)布局,以及熱網(wǎng)管徑的計算 。

         7.3 熱網(wǎng) 計算 規劃的一般原則

         7.3.1 熱水管網(wǎng)管徑應根據經(jīng)濟比摩阻,通過(guò)水力計算確定;蒸汽管網(wǎng)管徑應根據控制最大允許流速計算確定。

         7.3.2 經(jīng)濟比摩阻應綜合考慮熱網(wǎng)的運行管理、城市建設發(fā)展、經(jīng)濟等因素確定。

         7.3.3 宜根據熱網(wǎng)計算結果繪制水壓圖。

         7.4 熱力站

         7.4.1 熱網(wǎng)與用戶(hù)采取間接連接方式時(shí),宜設置熱力站。

         7.4.2 熱水管網(wǎng)熱力站合理供熱規模應通過(guò)技術(shù)經(jīng)濟比較確定。

         7.4.3 居住區熱力站應在供熱范圍中心區域獨立設置,公共建筑熱力站可與建筑結合設置。

         7.5 中繼泵站

         7.5.1 中繼泵站的位置、數量、水泵揚程,應在管網(wǎng)水力計算和繪制水壓圖的基礎上,經(jīng)技術(shù)經(jīng)濟比較后確定。

         附錄 A A

         城市供熱規劃編制材料收集 要求

         城市供熱規劃的編制,應在調查研究、收集分析有關(guān)基礎資料的基礎上進(jìn)行。規劃編制階段應與城市的總體規劃、詳細規劃相銜接。在編制城市總體規劃成果前,首先要編制城市總體規劃綱要。根據規劃編制的階段不同,調研、收集的基礎資料宜符合下列要求:

         3.2.1.1 在城市總體規劃綱要階段,編制城市供熱規劃需調研、收集以下資料:城市水文、地質(zhì)、氣象、自然地理資料和城市地形圖;城市總體規劃研究成果,包括城市空間布局、土地利用規劃圖、規劃人口分布等,以及和城市發(fā)展相關(guān)的能源規劃研究與環(huán)保規劃研究等;城市熱源、熱網(wǎng)資料,包括:地區熱源能力、熱源現狀供應能力、熱源位置及用地,熱網(wǎng)主干線(xiàn)分布、管徑,熱源、熱網(wǎng)運行參數、設計參數;城市相關(guān)供熱部門(mén)制訂的城市供熱行業(yè)發(fā)展資料;城市供熱負荷資料、供熱負荷構成、全年耗熱量資料;地方建筑節能標準和現狀建筑節能改造實(shí)施計劃等。

         2 在城市總體規劃階段,編制城市供熱規劃需調研、收集以下資料:城市水文、地質(zhì)、氣象、自然地理資料和城市地形圖;城市總體規劃研究成果,包括國民經(jīng)濟和社會(huì )發(fā)展規劃、城市空間布局、土地利用規劃圖、工業(yè)發(fā)展規劃、工業(yè)園區規劃、規劃人口分布等,和城市發(fā)展相關(guān)的能源規劃研究與環(huán)境保護規劃研究等,以及或城市供熱規劃綱要以及城市發(fā)展相關(guān)的能源規劃綱

         要與環(huán)保規劃綱要等;城市熱源、熱網(wǎng)資料等,包括地區熱源能力、熱源現狀供應能力、熱源位置及用地,熱網(wǎng)主干線(xiàn)分布、管徑,熱源和熱網(wǎng)的運行參數及設計參數;城市相關(guān)供熱部門(mén)制訂的城市供熱行業(yè)發(fā)展規劃資料;城市供熱負荷歷史資料、供熱負荷種類(lèi)構成、全年耗熱量資料;地方建筑節能標準和現狀建筑節能改造實(shí)施計劃等。

         在詳細規劃階段,編制城市供熱規劃需調研、收集以下資料:城市總體規劃、城市各類(lèi)建筑單位建筑面積采暖負荷指標的現狀資料或地方現行采用的標準或經(jīng)驗數據;詳細規劃區內的人口、各類(lèi)建設用地面積、建筑面積和規劃圖;工業(yè)企業(yè)生產(chǎn)用汽規模;各類(lèi)現狀供熱設施的資料等。

         附錄 B B

         供熱設施占地指標

         表 1

          熱電廠(chǎng)占地控制指標

         總容量 (MW)

         機組構成 (臺數×機組容量)

         廠(chǎng)區占地 (104 m 2 )

         單位容量占地 (104 m 2 /MW)

         200 4×50 16.51 8.5×10-2

         300 2×50+2×100 19.02 6.3×10-2

         400 4×100 24.58 6.1×10-2

         600 2×100+2×200 30.10 5.0×10-2

         800 4×200 33.84 4.2×10-2

         1200 4×300 47.03 3.9×10-2

         2400 4×600 66.18 2.8×10-2

         注:1.供水為直流冷卻系統 2.鐵路運煤、貯煤 25 天 3.不包括灰廠(chǎng)占地 表 2

          新建、擴建熱電廠(chǎng)占地控制指標

         分類(lèi) 裝機容量(MW)

         占地面積(104 m 2 )

         新

         建

         廠(chǎng) 2×12=24 2.4 2×25=50 5 2×50=100 8 2×125=250 15 2×300=600 18

          擴

         建

         廠(chǎng) 4×12=48 3.2 4×25=100 6.5 4×50=200 12.0 4×125=500 21.0 4×300=1200 28 2×12+2×25=74 3.7 2×25+2×50=150 7.5 2×50+2×125=350 14 2×125+2×300=850 25 2×300+2×600=1800 36

         摘自:《熱電聯(lián)產(chǎn)項目可行性研究技術(shù)規定》

         表 3

          部分城市現狀熱源廠(chǎng)占地指標

         序號 單位名稱(chēng) 裝機容量(MW)

         占地面積 (104 m 2 )

         備

          注

         1 珠江熱源廠(chǎng) 6×64MW+1×35MW 3.5

          2 新東方熱源廠(chǎng) 3×75T/H 26.5

         3 東基熱源廠(chǎng) 5×64MW 2.0

         4 沈東熱源廠(chǎng) 6×64MW+1×29MW

         4.2

         5 大連泉水熱源廠(chǎng) 5×58MW 3.5

         6 大連大學(xué)城熱源廠(chǎng) 5×58MW 2.9

         7 沈陽(yáng)蘇家屯東部熱源廠(chǎng) 4×58MW+4×75T/H+1×35T/H 7.6

         8 撫順高灣熱源廠(chǎng) 3×58MW 4.0

         9 大連晉源熱源廠(chǎng) 4×58MW 1.9

         10 沈陽(yáng)蘇家屯南部熱源廠(chǎng) 3×64MW+3×29MW+2×35T/H 6.0

         11 沈陽(yáng)于洪熱源廠(chǎng) 1×70MW+3×130T/H+1×75T/H 6.2

         12 承德東北郊熱源廠(chǎng) 2×58MW 2.46

         表 4

         北京熱源廠(chǎng)用地標準(試行)

         設施 用地指標(m2 /MW)

         燃氣熱電廠(chǎng) 360 燃煤供熱廠(chǎng) 145 燃氣供熱廠(chǎng) 100 注:1.本表用地指標指單位供熱能力的用地指標。

         本規范用詞說(shuō)明 1

         為便于在執行本規范條文時(shí)區別對待,對要求嚴格程度不同的用詞說(shuō)明如下:

        ?。?)表示很?chē)栏?,非這樣做不可的用詞; 正面詞采用“必須” 反面詞采用“嚴禁”。

        ?。?)表示嚴格,在正常情況下均應這樣做的用詞; 正面詞采用“應”; 反面詞采用“不應”或“不得”。

        ?。?)表示允許稍有選擇,在條件許可時(shí),首先應這樣做的用詞; 正面詞采用“宜”或“可”; 反面詞采用“不宜”。

         2

         條文中指定應按其它有關(guān)標準、規范執行時(shí),寫(xiě)法為“應符合……的規定”或“應按……執行”。

         附加說(shuō)明 條文說(shuō)明

         目

         錄

         1 總則 ............................................................................................................................................ 28 2 術(shù)語(yǔ) ............................................................................................................................................ 30 3 城市供熱規劃編制基本要求 ..................................................................................................... 31 3.1 一般規定 .......................................................................................................................... 31 3.2 編制內容 .......................................................................................................................... 34 4 城市熱負荷 ................................................................................................................................. 36 4.1 熱負荷分類(lèi) ...................................................................................................................... 36 4.2 熱負荷預測 ...................................................................................................................... 37 4.3 規劃熱指標 ...................................................................................................................... 41 5、供熱方式 ................................................................................................................................... 58 5.1 供熱能源分類(lèi) .................................................................................................................. 58 5.2 供熱方式分類(lèi) .................................................................................................................. 58 5.3 供熱方式確定方法 .......................................................................................................... 59 5.4 供熱方式選擇的一般原則 .............................................................................................. 61 5.5 供熱分區的劃分 .............................................................................................................. 65 6 供熱熱源 ..................................................................................................................................... 66 6.1 熱源種類(lèi) .......................................................................................................................... 66 6.2 熱源規模確定原則 .......................................................................................................... 66 6.3 熱源布局 .......................................................................................................................... 68 6.4 熱源規劃設計的一般要求 ............................................................................................... 69 7 熱網(wǎng)及其附屬設施 ..................................................................................................................... 71 7.1 熱網(wǎng)介質(zhì)和參數選取原則 .............................................................................................. 71 7.2 熱網(wǎng)布置原則 .................................................................................................................. 71 7.3 熱網(wǎng)計算 .......................................................................................................................... 73 7.4 熱力站 .............................................................................................................................. 73 7.5 中繼泵站 .......................................................................................................................... 74

         1 總則

         1 1.0.1 條文中明確規定了本規范編制的目的和依據。城市供熱規劃是城市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政策性、綜合性、供熱專(zhuān)業(yè)技術(shù)性強的特點(diǎn)。目前缺乏城市供熱規劃國家規范,全國各地城市規劃中的城市供熱規劃內容深度不統一,缺乏對環(huán)境保護制約、能源供應以及土地利用效益等因素的綜合考慮。這種狀況不利于城市供熱規劃編制水平的提高,也不利于城市規劃的審核與管理。

         在城市供熱規劃編制過(guò)程中,經(jīng)常使用的法律、規范、強制性標準的規定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法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huán)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能源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國務(wù)院關(guān)于促進(jìn)節約集約用地的通知》、《民用建筑節能條例》等。

         1.0.2 本規范適用范圍:一是本規范適用于城市中的設市城市,也包括建制鎮。但考慮到我國建制鎮數量很多,規模和發(fā)展水平差異較大,各建制鎮的地理位置、資源條件以及供熱管理水平和供熱設施裝備水平相差懸殊,各建制鎮可結合本地實(shí)際情況參照執行。二是本規范的適用范圍覆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所規定的城市規劃各規劃階段中的供熱規劃編制。三是對于

         供熱行業(yè)相關(guān)主管部門(mén)組織編制的供熱專(zhuān)業(yè)規劃或供熱發(fā)展規劃,其主要內容應符合本規范的要求,其他內容可以根據供熱行業(yè)發(fā)展的專(zhuān)業(yè)需要確定。

         1.0.3 城市供熱規劃是一項全局性、綜合性、戰略性很強的工作。城市性質(zhì)和規模決定了環(huán)境保護目標;環(huán)境保護目標決定了城市供熱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能源結構和供應條件決定了供熱系統的用能選擇要求;國民經(jīng)濟和社會(huì )發(fā)展制約著(zhù)供熱系統的經(jīng)濟性及承受能力。城市供熱規劃需要與國民經(jīng)濟和社會(huì )發(fā)展規劃、環(huán)境保護規劃、能源發(fā)展戰略等綜合性規劃相互銜接、相互協(xié)調,才能充分發(fā)揮其功能和作用。

         1.0.4 本條規定了城市供熱規劃的主要任務(wù)和規劃內容。在考慮城市供熱設施布局和安排用地時(shí),應按照節約土地和高效使用城市空間資源的原則進(jìn)行確定,在滿(mǎn)足功能要求的最小用地條件下,考慮到發(fā)展應適當留有余地。特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法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頒布實(shí)施后,還應協(xié)調各相關(guān)方的利益,并避免與人居環(huán)境發(fā)生矛盾。

          2 術(shù)語(yǔ)

         本章主要將本規范中所涉及到的城市供熱規劃基本技術(shù)用語(yǔ),給以統一定義和詞解;包括在其它規范、標準中尚未明確定義的專(zhuān)用術(shù)語(yǔ),以及在我國城市供熱領(lǐng)域中已成熟的慣用技術(shù)用語(yǔ),以利于對本規范的正確理解和使用。

         3 城市供熱規劃編制基本要求

         3.1 一般規定

         3.1.1 本條文規定了編制城市供熱規劃應該遵循的基本原則。

         3.1.1.1 城市供熱規劃是城市規劃的組成部分,城市發(fā)展的要求是城市供熱規劃的基本依據,他們是一個(gè)有機的整體,在城市發(fā)展總體目標要求下,互為依據和補充,即城市發(fā)展總體要求是宏觀(guān)目標,供熱規劃及其方案是具體目標,規劃要體現宏觀(guān)目標的要求,并對宏觀(guān)目標的要求提出修正意見(jiàn),達到宏觀(guān)和微觀(guān)統一、環(huán)境保護和經(jīng)濟發(fā)展統一、資源供應和消費統一等。

         3.1.1.2 環(huán)境保護規劃中城市環(huán)境發(fā)展目標、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與減排的要求,城市供熱污染物排放分攤份額等,是確定城市供熱發(fā)展方向、供熱用能、供熱方式、供熱分區的重要依據,是剛性要求。

         供熱規劃還要體現節能要求,從熱負荷指標的選取,到供熱方案和供熱系統的設置,再到新技術(shù)的應用(如分布式能源系統、分布式循環(huán)水泵等),都要體現節能效益。各城市可根據自身的特點(diǎn),提出系統能效目標要求。

         3.1.1.3 地區能源資源條件是供熱規劃的前提條件之一,能源規劃中的能源結構與發(fā)展方向,是供熱能源發(fā)展方向和結構的引導。供熱系統自身的發(fā)展要求也對能源發(fā)展和結構提出了協(xié)調要

         求。

         3.1.1.4 城市供熱系統的安全可靠性主要從如下幾個(gè)方面考慮。第一,考慮供熱能源的資源可靠性,宜采用多種供熱能源。第二,熱源宜有一定的富裕度,有條件的可考慮不同熱源之間的互聯(lián)互通。第三,考慮供熱能源供應的可靠性,包括能源運輸通道、運輸能力、存儲能力等方面,保證城市供熱系統具有抵御突發(fā)事件、極端天氣造成的能源供應緊張的不利影響。第四,設施布局應避開(kāi)地震、防洪等不利氣象、地質(zhì)條件的影響。第五,重要的供熱區域宜考慮集中供熱,重要的用戶(hù)宜考慮多熱源供熱或雙燃料熱源。第六,有條件的情況下,宜實(shí)現熱網(wǎng)的互聯(lián)互通,以便多熱源聯(lián)網(wǎng)運行,提高可靠性。

         3.1.1.5 城市供熱規劃不能單純考慮供熱系統自身的經(jīng)濟性,還要考慮社會(huì )綜合效益,包括環(huán)境效益、土地利用效益、節能效益等。在供熱系統的社會(huì )效益、環(huán)境效益、節能效益、土地利用效益、經(jīng)濟效益中,有些是相輔相成的,有些則是互為矛盾的,其中應以社會(huì )效益、環(huán)境效益、節能效益為先,以供熱系統的經(jīng)濟性為輔,來(lái)合理布局體現土地利用效益。

         3.1.1.6 城市供熱規劃是城市規劃的專(zhuān)項規劃,應與城鄉規劃法要求的城市規劃階段相銜接,總體規劃是詳細規劃的依據,已確定的詳細規劃項目應納入總體規劃;期限的劃分應與城市規劃相一致,與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的編制同步進(jìn)行,互相協(xié)調。這樣才能使規劃的內容、深度和實(shí)施進(jìn)度做到與城市整體發(fā)展同步,

         使城市土地利用、環(huán)境保護及城市供熱協(xié)調發(fā)展,有效解決供熱設施與其它工程設施之間的矛盾,取得最佳的社會(huì )、經(jīng)濟、環(huán)境綜合效益。

         3.1.1.7城市供熱規劃近遠期結合應遵循近期建設的可操作性與供熱系統合理布局相結合的原則。在近期建設項目的可操作性與總體最優(yōu)方案(包括布局、供熱方式和分區)的銜接上,應以總體方案為基本依據,近期建設項目對總體方案有重大調整的需要重新論證或修改。

         在近遠期結合的問(wèn)題上,規劃方案要有前瞻性,能適應未來(lái)城市建設發(fā)展情況的變化(包括技術(shù)進(jìn)步對方案的影響),并具有一定的彈性。

         3.1.2 在城市總體規劃中,城市規模體現為人口規模、城鎮建設用地規模、人均建設用地指標等數據。通過(guò)這些數據可以初步分析出城市建設總量,綜合分析現狀不同建筑性質(zhì)比例、耗熱指標以及建筑節能改造等多種因素,可以計算出綜合熱指標,并據此預測出城市供熱負荷及供熱設施規模。在詳細規劃控規階段有明確的技術(shù)經(jīng)濟指標表,包括用地性質(zhì)、用地大小、容積率等指標,可以通過(guò)建筑面積、建筑性質(zhì)、建筑采暖熱指標等來(lái)預測供熱負荷及供熱設施規模。

         3.1.3 城市供熱、供水、排水、電力、燃氣、信息管網(wǎng)等均屬城市市政公用管線(xiàn),一般沿城市道路下敷設。由于城市道路地下空間資源有限,在城市供熱規劃編制過(guò)程中,應與其它市政規劃之

         間很好的協(xié)調配合,避免造成供熱管線(xiàn)與其它管線(xiàn)的矛盾,特別是在現狀道路下安排供熱管線(xiàn)時(shí),應考慮管線(xiàn)位置的可行性。以保證供熱規劃得以順利實(shí)施。

         3.1.4 城市供熱規劃要以科學(xué)的方法制定。規劃即是技術(shù)文件,也是公共政策。應尊重不同部門(mén)、群體的合理需求,推進(jìn)社會(huì )和諧。

         3.2 2 2 編制內容

         3.2.1~3.2.2 條文中規定的不同規劃階段中供熱規劃的編制內容要求,是在總結近些年以來(lái)我國各城市編制供熱規劃的經(jīng)驗基礎上制定的。條文的制定是基于確保供熱規劃編制質(zhì)量,統一編制內容、深度的要求。

         對于有些大城市,環(huán)境保護的要求、城市能源供應、土地資源等因素綜合制約著(zhù)城市的發(fā)展,供熱規劃面臨的問(wèn)題十分復雜,在編制城市總體規劃成果前,宜首先編制城市總體規劃綱要。在該階段城市供熱規劃應解決規劃中遇到的重大問(wèn)題。例如,結合地區環(huán)境保護規劃總體要求、能源資源供應情況,確定城市供熱能源種類(lèi),初步確定供熱方式、供熱分區和供熱城市熱源的發(fā)展原則。

         在詳細規劃階段,城市供熱規劃需要落實(shí)城市總體規劃提出的熱源,包括位置和用地邊界。另外,依據詳細規劃階段提出的技術(shù)經(jīng)濟指標,供熱負荷預測更為準確,因此,需要核實(shí)城市總

         體規劃的熱源能力,如熱源能力不足,還需要增加供熱熱源能力,并落實(shí)用地位置和邊界。

         4 城市熱負荷

         4.1 熱負荷分類(lèi)

         城市熱負荷的分類(lèi)方法很多,從不同角度出發(fā)可以有不同的分類(lèi)。本節中熱負荷分類(lèi)的制定,主要從編制城市供熱規劃中的熱負荷預測工作需要出發(fā),總結全國城市編制城市供熱規劃的熱負荷預測工作經(jīng)驗,研究、分析不同規劃階段的熱負荷預測內容及其特征、用熱性質(zhì)的區別,加以分別歸類(lèi)。

         4.1.1 熱負荷的性質(zhì)、參數及其大小是編制供熱規劃和設計的重要依據。按照用熱性質(zhì)分類(lèi),可分為建筑采暖(制冷)、生活熱水、工藝用蒸汽。這種分類(lèi)方法與供熱行業(yè)部門(mén)的統計口徑相一致,有利于調研、收集城市熱負荷歷史統計數據及現狀資料。在需要空調冷負荷的城市如考慮夏季用熱介質(zhì)制冷,還需要考慮制冷用熱負荷。

         4.1.2 建筑采暖熱負荷是城市供熱中最重要的負荷,是供熱負荷預測的重點(diǎn)。本條文按照城市規劃用地性質(zhì)劃分的不同建筑類(lèi)別進(jìn)行分類(lèi),有利于供熱規劃與城市規劃的銜接。但是在城市規劃中用地性質(zhì)類(lèi)別復雜且多樣,本規范的建筑采暖熱負荷分類(lèi)還考慮到不同建筑性質(zhì)熱負荷的特點(diǎn)和熱負荷指標的范圍,進(jìn)行分類(lèi)匯總,例如,辦公樓包括了行政辦公、科研、寫(xiě)字樓等辦公類(lèi)的建筑。

         4.2 熱負荷預測

         4.2.1 熱負荷預測是編制城市供熱規劃的基礎和重要內容,是合理確定城市熱源和熱網(wǎng)規模和布局的基本依據。熱負荷預測要有科學(xué)性、準確性,其關(guān)鍵應能收集、積累負荷預測所需要的基礎資料和開(kāi)展扎實(shí)的調研工作,掌握反映客觀(guān)規律性的基礎資料和數據,選用符合實(shí)際的負荷預測參數,根據基礎資料,科學(xué)預測目標年的供熱負荷水平,使之適應國民經(jīng)濟發(fā)展和城市現代化建設的需要。

         在編制城市總體規劃綱要時(shí),城市供熱規劃主要解決城市供熱發(fā)展方向、原則、供熱方式等重大問(wèn)題,熱負荷預測可參照總體規劃(含綱要)階段的城市供熱規劃規劃熱負荷預測內容。

         預測應建立在經(jīng)常性收集、積累負荷預測所需資料的基礎上,應從調查研究入手,了解所在城市的人口及國民經(jīng)濟、社會(huì )發(fā)展規劃,分析研究影響城市供熱負荷增長(cháng)的各種因素;了解城市現狀和規劃有關(guān)資料,包括各類(lèi)建筑的面積及分布,工業(yè)類(lèi)別、規模、發(fā)展狀況及其分布等。對現有的工業(yè)與民用(采暖、空調、生活熱水)熱負荷進(jìn)行詳細調查,對各熱負荷的性質(zhì)、用熱參數、用熱工作班制等加以分析。

         全市熱負荷預測內容宜包含條文中所列的各項內容;重點(diǎn)規劃區熱負荷預測的內容應包含條文中所列的各項內容。

         4.2.2 常用的負荷預測方法有指標法、相關(guān)分析法、時(shí)間序列法、橫向比較法等,考慮到采暖熱負荷主要是和建筑類(lèi)型和建筑面積

         密切相關(guān),熱負荷指標法能夠更好的反映這一特點(diǎn),所以本規范推薦采用綜合熱指標和分類(lèi)建筑熱指標來(lái)預測總體規劃階段中的熱負荷和詳細規劃階段中的熱負荷。

         對于工藝用蒸汽負荷,由于在總體規劃階段還不能確定具體的工藝項目,需要采用相關(guān)分析法,根據歷史數據和工業(yè)發(fā)展方向等因素預測未來(lái)熱負荷...

        国产另类无码专区|日本教师强伦姧在线观|看纯日姘一级毛片|91久久夜色精品国产按摩|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精

        <dd id="saiiy"></dd>
        1. <s id="saiiy"></s>

          1. <s id="saiiy"></s>
            1. <span id="saiiy"><blockquote id="saiiy"></blockquote></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