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黨史學習教育心得體會大家談[5篇]
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廣東省佛山市高明區深化“黨課開講啦”活動成效,認真搭臺“熱場”、參考作品“唱戲”、長效常效“開花”三步走,在進一步提升基層黨課質量的同時,也讓黨史學習教育更加火熱。
圍繞“廣”字,搭建黨課“大舞臺”。搭好“臺”。將講黨課作為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環節,作為“黨課開講啦”在高明的生動實踐,年初迅速啟動系列黨課征集活動,制定下發實施方案和通知,認真研究部署,精心組織實施。選好“將”。改變以往由黨組織書記“唱主角”的情況,面向全區各基層黨組織、廣大黨員發起“征集令”,推動“領導講形勢、專家講理論、書記講政策、先進講事跡、黨員講體會”,把馳援疫區的抗疫先鋒、公安戰線的破案能手等身邊榜樣打造成學史用史的生動教材。熱好“場”。通過橫幅海報、主題宣講、微信兩篇等方式,廣泛開展動員宣傳,推動各領域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圍繞黨史學習教育、“七一”重要講話精神等開展講黨課超過1080場次,切實推動黨課從基層“熱”起來。
立足“精”字,唱好黨課“精品戲”。“走心”確保聽得進。以“菜單”式分層分類施教,按照黨員需求細化黨課內容,既有政治理論、黨史知識,又有致富經驗、典型事跡;
遴選“表率作用強、能講、善講”的講師,精心策劃拍攝出30部優秀黨課,以“活潑、便捷”的語言代替“拖沓、空泛”的說教,切實增強黨課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跋碌亍贝_保悟得懂。突破“一間教室、三尺講臺”的限制,將黨課搬到生產一線、田間地頭,打造出“榕樹下講課”現場教學、“重走紅色路線”情景再現、“傳承紅色文化、守初心”舞臺展現等黨課品牌,以“家常話”詮釋“大道理”,讓黨史學習教育“飛入尋常百姓家”,受到黨員群眾的廣泛歡迎?!扒髮崱贝_保有所獲。將講黨課與“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緊密結合,以黨課宣講成效,力促黨員干部主動破解民生難題、辦好民生實事。各級黨員領導干部依托講黨課平臺,主動下沉村居一線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年內確定重點民生項目清單220多項,聯系服務困難群眾730余戶。
著眼“?!弊?,實現黨課“不打烊”。資源入庫“強”黨課。采取“組織范本+專家評選”方式,邀請各領域黨建專家打分范本評選出年度“十佳黨課”,同步納入區級黨課教育資源庫,在區委黨校、黨員教育基地、鎮村黨群服務陣地等平臺集中展播,吸引了數千名黨員群眾駐足觀看。云端講學“優”黨課。將“黨課”送到云端,依托本地高明發布、高明通等新媒介平臺開辟“云學習”“VR課堂”等黨員教育新陣地;
同步推出《身邊的共產黨員》系列報道23期、黨員電教片9部,在線收看群眾達2萬余人次。巡回宣講“送”黨課。成立由黨史專家、高校教師、“十佳黨課”講師組成的“黨課宣講團”,深入基層一線開展巡回宣講,積極傳播黨的聲音。截至目前,已累計開展宣講超過100場,覆蓋人群超10萬人次。其中,黨的十九大代表、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程祖彬從北京歸來后,積極參與巡回宣講,帶領基層黨員干部群眾學習領悟“七一”重要講話精神,掀起了全區黨史學習教育新一輪的熱潮。
2021年黨史學習教育心得體會大家談[5篇]
“上熱中溫下冷”是一種物理現象,是熱源向外傳導的一個基本規律。在工作中往往被借喻為責任落實不力、執行力層級衰減現象。當前,黨史學習教育在全國上下持續“升溫”,但不乏少數地區“雷聲大、雨點小”,存在上熱中溫下冷“三級溫差”現象,影響黨史學習整體成效。
黨史學習教育中既有淺嘗輒止“應付式學習”,也有為博眼球“出彩式學習”,甚至存在“為學而學”的形式主義。這類學習過程中只注重表象、不看實質,只看形式、不重結果,不僅達不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的目的,而且會滋生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土壤,侵蝕黨的健康肌體,長期任其蔓延,必將影響黨的信仰、動搖黨的根基。
黨史學習教育存在“三級溫差”看似部分地區“步調不一、頻率各異、各唱各調”所引起,實則是責任不實落下的“后遺癥”和執行不力而產生的“通病”。具體來看,“上熱”,熱在動員會議熱、文件部署熱;
“中溫”,溫在模式“照搬照套”“規定動作”走到底;
“下冷”,則冷在學習走過場、辦事“不走心”,一些基層黨員干部“置身事外”,鴉雀無聲。這些問題并不是個例、更不是偶然,決不能放而不治,聽之任之、放任自流,養癰成患。
破解黨史學習教育“三級溫差”現象要持問題導向,有的放矢,對癥下藥。知責必躬確?!吧蠠帷?。黨史學習教育“加壓增效”主要看“關鍵人”,靠“一把手”帶頭推動。要壓實各級黨組織黨史學習教育主體責任和黨組織書記第一責任人責任,系統謀劃、整體安排,發揮牽頭抓總把方向作用,層層傳導壓力,倒逼工作落實。要注重過程管理,推行督導結合,糾正學習觀念偏差,嚴防搞形式、走過場,執行決策部署打折變通,搞選擇性執行等問題,實現邊推進、邊
總結、邊提升。同頻共振提升“中溫”。黨史學習基礎在學,關鍵在做。要把黨史學習教育與中心工作結合起來,圍繞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下大力氣,辦成大事,做到“兩手抓”“兩手硬”,實現“雙提升”。要敢于探索學習新思路、新方法,把“自選動作”學出成效、干出特色,防止因“規定動作”而“畫地為牢”,盲目照本宣科、千人一面。應學盡學杜絕“下冷”。黨史學習教育是事關全黨的大事、要事,必須覆蓋每名黨員細胞。要制定好學習路線圖,嚴格把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指定必學篇目納入學習范疇,確保不漏學、不留白。要發揮黨支部、黨小組基層戰斗堡壘作用,緊盯老黨員、流動黨員等特殊群體,因地制宜、因人施策打通黨史學習“最后一公里”,確保不走音、不掉隊。
2021年黨史學習教育心得體會大家談[5篇]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安徽省安慶市大觀區龍山路街道圍繞“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相關要求,緊密結合非公領域實際,認真譜好“四線”,奏響黨史學習教育“四部曲”,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在非公領域落地見效。
譜好“思想線”,奏響黨史學習教育“開場曲”。在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是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必須從思想上深刻認識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性,以思想自覺引領行動自覺。街道及時組織召開非公領域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傳達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要求非公領域黨員職工思想認識先行,深刻領悟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意義。通過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培訓會、座談會、交流會等激發黨員職工學習熱情、消除部分黨員職工的厭學情緒,做到認識上高度統一、行動上高度自覺,進一步打牢非公領域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思想根基,高標準推動黨史學習教育開好局、起好步。
譜好“指導線”,奏響黨史學習教育“協奏曲”。著力打造“三個一批”指導模式,推進非公領域黨史學習教育標準化、規范化,協力奏響黨史學習教育最強音。制定一批學習
計劃。細化黨史學習教育“施工圖”,根據不同領域、不同行業、不同單位特點,因企因情施策,指導全街道6個非公黨組織“量身定制”黨史學習教育計劃,明確各項任務完成時限和完成效果。打造一批黨建指導員。按照黨建指導員選派標準,公開選派2名非公黨建指導員,組織開展專題培訓,提高綜合素質、增強業務能力,將黨建指導員服務企業情況作為考核重要指標,倒逼黨建指導員擔當作為,定期深入企業開展學習指導。完成一批檢查整改。成立街道黨史學習教育督導組,定期檢查指導,動態掌握非公領域黨史學習教育進展情況,及時下發“提醒清單”,明確整改要求和整改時限。
譜好“學習線”,奏響黨史學習教育“進行曲”。緊抓線上線下兩條學習主線,不斷創新黨史學習教育形式、豐富拓展黨史學習教育內容,開設“云上課堂”“微型講堂”“紅色課堂”,奏響學習“進行曲”。構建“云上”課堂。建立企業學習微信群,制定“學習清單”,每周定期發送學習內容至微信群,包括黨史理論知識、紅色小故事等,真正實現隨時隨地學,以黨史學習“上線”促進黨員學習“上心”。創新“微型”課堂。設立“黨史學習教育角”,豐富黨史學習書籍和紅色文化,為黨員職工提供“充電”好場所、好條件;
各非公組織黨組織充分利用“工前半小時”“餐后十分鐘”等碎片化時間開展黨史“微學習”,不斷提升自我本領,實現生產學習兩不誤。深化“紅色”課堂。充分挖掘利用本地紅色教育資源,積極組織黨員職工參觀中共安慶支部紀念館、革命烈士陵園、鄧稼先故居等紅色陣地,實地學習紅色黨史,緬懷革命英烈,賡續紅色血脈?! ?br/>
譜好“實效線”,奏響黨史學習教育“壓軸曲”。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學習黨史同總結經驗、觀照現實、推動工作結合起來,把學習成效轉化為工作動力和成效,防止學習和工作“兩張皮”。街道堅持將“我為群眾辦實事”和黨史學習教育充分融合,切實把黨史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工作實效。推動非公企業發展。全面推進“訪千企、走萬戶”行動,聚焦非公企業和職工急難愁盼的問題,建立“我為企業辦實事”問題臺賬,打表推進、逐項銷號,累計解決企業職工大小事20余件,推動非公企業高質量發展。齊力共抓為民事。依托社區紅領工作站機制,打通機關、企業人員交流壁壘,匯聚企事業單位資源力量,深入了解群眾需求,齊力解決群眾身邊“急難愁盼”事170余件;
各非公黨支部結合企業工作實際,積極響應號召,加入社區志愿者隊伍,助力疫情防控、文明創建、公益救助等多項行動,有效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2021年黨史學習教育心得體會大家談[5篇]
雖秋風漸涼,黨史學習教育熱度不減并持續升溫?;鶎狱h員干部們帶著感情、責任和使命在專題學習參觀中對百年黨史認識更深刻、感情更濃烈。學習的方法多種多樣,只要最終能入腦入心、走深走實便值得提倡。但部分地區在黨史學習教育中把學習當成“規定動作”,將“留跡”奉為圭臬。誠然,工作留跡不失為一種方法,可以明晰學習進展、厘清工作思路。但如果筆記翔實卻不入腦、照片整齊卻走過場、資料完備卻束之高閣,甚至為了迎檢而“補痕造跡”,這種只見“跡”不見“績”的學習不僅讓黨員干部有苦說不出,更扭曲了黨史學習教育的初衷,失去其實際意義。
關鍵在“深”,把自己擺進去,將常學常新養成習慣。只有情感認同才能上升為理念認同,高境界的黨史學習便是置身百年歷史、注入真情實感。部分黨員干部割裂歷史與現實的聯系,對待黨史學習只是聽聽看看、感感嘆嘆,在一目十行和蜻蜓點水間完成走馬觀花般的學習,效果可想而知。應把自己當成黨史礦藏“勘探者”,深入探索“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偉大抗戰精神對今天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啟示;
探索“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兩彈一星”精神對當下攻堅克難的意義;
探索“謙虛謹慎、艱苦奮斗”的西柏坡精神對干部作風的啟迪……在深挖細研中品味“真理味道”、傳承“初心火炬”,時刻以傳承者的姿態捫心自問:入黨為什么、為黨做什么、身后留什么。問渠哪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共產黨人在百年實踐中不斷豐富認知,新時代黨員干部同樣要站在新的歷史高度堅持對黨史常學常新,在自我檢視對照中持續增強統攬全局、駕馭風險的本領。
關鍵在“實”,把職責擺進去,推動理論落地生根。黨史是最好的營養劑,不僅可以提振精神,更能于百年寶貴經驗中提煉出正確的工作方法。成績是學出來的,不是文山會海堆出來的,從經驗到成效的轉化關鍵在“實”,要嚴格按照“時間表”“路線圖”深入領會、學以致用。正確對待“跡”與“績”的關系,學習留跡本無可厚非,關鍵要把握好度,認清“留什么、怎么留”。通過將學習任務統籌安排、分解細化,把學習內容、階段性成果以及經驗總結做好詳實記錄,而不是一味以筆記厚度認定學習深度。各級黨組織要注重源頭治理,通過調整考核檢查“指揮棒”實現考核精細化、科學化。降低對照片筆記、會議臺賬等考核分值,變預先告知為隨機抽查,避免突擊性“造痕”;
用“以考促學”代替查看資料,通過知識測試查漏補缺、溫故知新,確保學習內容入腦入心。
關鍵在“干”,把擔當擺進去,讓感動轉化為行動。古人講,不受虛言,不聽浮術,不采華名,不興偽事。黨史學習是同樣的道理,從“感動一陣子”到“受用一輩子”還需在篤行上下功夫,以先輩為鏡,在學思踐悟中照出差距、照出惰性、照出行動自覺。莫以痕跡評長短,但以實績論英雄?!佰E”只是“績”的一種表現形式,最深的痕跡應留在百姓口碑里。要以“我為群眾辦實事”為抓手,在學習中站穩群眾立場。念好查、聽、釋三字訣,變“群眾找上門”為“服務送上門”,讓群眾在少跑、少花錢、少費心里提升幸福感?!肮Τ刹槐卦谖摇笔且环N境界,那些打基礎、利長遠的事業大多是“無痕之功”,因而上級部門應將口碑聽實、眼光放遠,考察重實績、任用不唯分。嚴懲造跡造痕的形式主義作風,為“老黃?!笔近h員干部提神振氣,提升潛績“含金量”。
2021年黨史學習教育心得體會大家談[5篇]
日前,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強調,“全黨同志要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以昂揚姿態奮力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以優異成績迎接建黨一百周年”。欲知大道,必先為史。百年黨史,就是一部豐富的教科書。奮進在新征程上,每位選調生都應深入黨史,涵養“三心”。
以“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堅定信仰涵養初心。 古人云:立志而圣則圣矣,立志而賢則賢矣。堅定而崇高的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支撐?;厮萋h史,從嘉興南湖一葉開往未來的紅船,到井岡山上可以燎原的點點星火。從西柏坡前進京趕考的鏗鏘誓言,到改革開放時“不干,半點馬克思主義也沒有”的求真務實,正是因為心中有對理想的激情,肩上有對人民的責任,我們黨才能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新時代的選調生們,同樣要從黨史中汲取力量源泉,厚植初心使命。唯有不忘來路,才能去志彌堅;
唯有不忘初心,方能且行且遠。
以“千磨萬擊還堅勁”的百折不撓涵養恒心。 艱難困苦,玉汝于成。百年中共黨史既是一部激情澎湃的奮斗史,更是浸透著血與火、苦和難的磨礪史,積聚著無數先烈鮮血染紅的精神底色。在28年的革命歲月里,黨帶領人民矢志不渝、歷經磨難、浴血奮戰,形成以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等為代表的革命文化,為黨史熔鑄了最堅韌的精神氣質。新時代選調生們應賡續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工作中困難面前不低頭,矛盾關口不回避,危機當頭不推脫,以百折不撓的勇氣和決心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貢獻力量。
以“萬家憂樂到心頭”的為民情懷涵養誠心。 人們常說,井岡山革命火種是在蘇區人民的支持和掩護下得以燎原的,延安紅色政權是陜北人民用小米哺育出來的。中國共產黨自建黨之日起就將人民意愿作為歷史標尺,“以百姓心為心”是百年黨史恒久不變的
主題。如今,身處“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選調生們更應順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鍥而不舍破解民生難題,盡銳出戰決勝脫貧攻堅,群策群力促進社會和諧,讓根植在百年黨史中的為民情懷在新時代煥發更耀眼的光彩。
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歷久彌堅。深入黨史,以史為鑒。當代選調生當以初心指引前進方向,以恒心沖破艱難險阻,以誠心夯牢執政根基,方能匯聚追夢圓夢的磅礴偉力,創造無愧于偉大新時代的新輝煌。